2012年7月,民政部、國家減災委辦公室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土資源部、交通運輸部、鐵道部等相關部門對2012年上半年全國自然災害情況進行了會商分析。經核定,2012年上半年,各類自然災害共造成全國11336.1萬人次受災,465人死亡,97人失蹤,需應急救助1150.4萬人次,其中147.3萬人次緊急轉移安置;此外,農作物受災面積11732.8千公頃,其中絕收988.5千公頃;18.6萬間房屋倒塌,37.8萬間嚴重損壞,80.8萬間一般損壞;直接經濟損失773.8億元(不含港澳臺地區數據)。
內蒙古自治區位于中國北部邊疆,由東北向西南斜伸,呈狹長形。是我國大的畜牧業生產基地,占全國草地面積的27%。畜牧業是內蒙古的基礎產業和優勢產業 ,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受氣候影響 ,草地生態較為脆弱 ,自然災害頻發,對畜牧業發展影響巨大,特別是旱災和雪災。筆者獲悉,2012年上半年,內蒙古自治區相繼發生了雪災、沙塵暴、火災、干旱、風雹、洪澇等多類自然災害,全區受災人口達325萬人,緊急轉移安置3.7萬人,農作物受災面積1160千公頃,死亡大小牲畜10.8萬頭(只),造成直接經濟損失84億元。其中,巴彥淖爾市、烏蘭察布市、鄂爾多斯市、錫林郭勒盟、通遼市等地受災嚴重。
災情發生后,自治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要求各地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做好救災工作,并安排主席預備金2000萬元,用于解決受災群眾的生活困難。先后啟動了5次救災應急響應,并協調啟動國家4級響應一次。下撥救災資金4800萬元和一批救災物資,幫助受災地區開展抗災救災工作,有效救助受災群眾65萬人。在重大自然災害中,人防部門雖做了一定工作,但聽到人防應急救災的聲音并不多,這說明人防部門對不同類型的災害應變能力仍存在不足。一方面在社會上的影響還不廣泛,另一方面也說明人防應急能力還有待提高。我體會,提高人防部門應對自然災害的救助能力,大限度地減輕災害造成的損失,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實現人民防空向民事防務的有效轉變,當務之急,應著力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正確認識人防職能定位,增強防災救災意識
一般來說,自然災害具有突發性、緊急性、不確定性和社會影響性,處置不好會產生連鎖反應。目前,全國的減災戰略正在做重大調整,它的突出特點是從單一的減災到綜合減災,從單純的減災向減災的可持續發展相結合,從減輕災害到減少災害風險轉變。任何災害都會出現災害鏈,比如說氣象災害可以直接或間接導致山地災害、森林火災、病蟲害、流行病、生產安全事故等,所以我們必須樹立綜合減災的理念。
我區由于近年來沒有遭受過嚴重的、波及范圍廣、損失嚴重的重特大自然災害,這就在客觀上使我們一些同志產生了麻痹思想,在各級各類應急救援組織機構中,也沒有人防部門的直接參與。人民防空是國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方面,加強人民防空建設是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吨泄仓醒?、國務院、中央軍委關于加強人民防空工作的決定》指出,人民防空是城市建設的重要內容,是利國利民的社會公益事業,這就是人防的社會屬性、地位和作用,同人民群眾的生活、發展經濟、社會穩定、國家安全息息相關。人防工作的根本目的在于應對現代空襲戰爭及重大災害事故,《人民防空法》第三十六條規定,人民防空通信、警報設施平時應當為搶險救災服務。進行變的人防職能向民防職能的轉變,從民防的角度來看,應對自然災害是人防的實踐性工作,各級地方政府應進一步增強防災救災意識,貫徹以防為主,防、抗、救相結合的基本方針,充分發揮人防部門的搶險救災職能。各級人防部門應建立統一高效的人防組織指揮體系,防護分區與行政劃區相一致,自成體系。提高城市及防護分區戰時的防擴效率,強化人防指揮工程和人員掩蔽工程建設,配置相應的防空專業隊工程和配套工程,各類建筑按規定建設地下人防設施,抓好要害部門、生命線工程、次生災害源及重要經濟目標的防護,建設靈敏可靠的通信警報系統,中心城區警報覆蓋率要達到 100%。結合道路、軌道交通、地下管網及地下公共空間建設,建立地上地下協調的人防疏散系統,建成保障得力的人口疏散體系,多元化開發地下空間,形成現代化地下防護空間體系。
二、在防災救災中主動作為,充分發揮人防職能
(一)人防部門要加強與氣象等相關部門的聯系協作
建立災害預警機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應急救援水平,積極為抗災減災服務。應充分利用現有警報網絡,加強監測預報,建立緊急預警機制,制定科學系統的應急預案。人防部門要加強與氣象等部門的聯系協作,及時掌握天氣變化情況,與氣象部門應聯合建設一套氣象災害綜合監測系統,加強氣象災害預報預警,加快完善氣象災害相關法規和標準建設,加強氣象災害應急救援隊伍建設,加大防災減災資金投入力度,不斷完善氣象災害防御保障體系。人防部門還應加強與各有關部門的協調聯動,努力提高全社會對氣象災害的防范意識,切實加強氣象災害防御的組織領導和宣傳教育。由于人防的現有警報網絡是全方位的覆蓋,人防部門可以充分利用該系統,加強指揮信息系統管理維護,建立數字遙控智能調頻廣播系統,確保按政府號令迅速投入使用。通過數字遙控智能廣播系統,可向轄區發布空襲預報、防空警報、災情預報,增強應急預案的操作性,提高基層應急實戰能力。在非常時期,人防部門要實行個人24小時戰備值班制度,強調工作紀律,配齊相關資料和設施設備,確保重大問題和緊急突發事件處置及時妥當。
(二)加強人防自身設施的維護保養和物資儲備工作
人防地下工程一般都處于恒溫或準恒溫狀態,這為維護設備、保存物資提供了相對有利的條件。要充分利用人防工程與交通樞紐工程相結合的方式,保障運輸工程網絡化、系統化,進一步加強人防自身設施的維護,保障各種人防設施能正常運轉,加強應對自然災害的防護能力。在設計施工時,要充分考慮惡劣天氣對各類人防設施造成的影響,解決人防設施特別是戰備指揮所的水電、氧氣等供應供給問題。地下指揮所也是一個相對恒溫的環境,但四季濕度變化卻很大,各級指揮所的設備設施要指定專人負責,在中心控制區域和主要坑道地段,配備除濕設備,注意做好除濕防潮工作,保持通風干燥,保證各類設備設施性能良好。對室外防空警報、通信線路要加強巡查、維護,防止損害和老化對各類防空地下室要做好防洪、防爆、防滲漏工作,保證各種人防設備設施平時、戰時都能發揮作用。其次,對各種災害要有預見性,立足應付復雜、困難局面。要充分考慮各方面情況,切實做到有備無患。相關文件、圖紙要按要求保存好,要有物資購置計劃,對應對災害需用的鋼材、水泥、通信電纜、電子設備及生活必需品,必須購置到位,備足庫存,一旦需要能夠立刻投入使用。
(三)實施平戰結合轉換,完善人防工程設施
按照平戰結合方針,進一步完善人民防空系統防災功能,建立健全防空防災相結合的工作機制,各級人民政府要把人民防空部門作為本級政府應對突發事件的重要力量,賦予相應的防災救災職責任務,切實發揮人民防空部門的作用,充分利用好人民防空資源。各級人防部門要制定出有針對性和操作性強的平戰結合功能轉換方案,發揮人防“戰時能防空、平時能應急”的特點,根據人防工程的分布情況、現狀規模,對平時地下停車場、物資儲備等人員掩蔽部的個數、建筑面積、結合戰時工程需求量,制定出符合客觀實際要求的平戰轉換方案。地方人民政府要適時組織防空防災演練,檢驗和完善城市防空防災方案,提高群眾防空防災技能,增強城市綜合防護和應急能力。要鼓勵動員群眾以志愿者身份參與防空防災救援演練。在災害發生時,充分發揮平戰結合工程的作用。人防等相關部門要密切配合政府,履行相關職責,為政府分憂解難,做好地下人防工程的供水、供電、供暖、通風,避免出現安全事故。
(四)充分利用人防通信設備,為地方抗災減災服務
自然災害發生容易造成交通中斷,通信癱瘓。人防部門可充分運用現有指揮通信網絡,調配指揮通信設備資源,為地方提供應急通信聯系。要堅持與日俱進,積極推進防空防災一體化建設,實現防空防災相結合,促進人防通信由單一的戰備通信保障工作向戰時防空、平時救災一體化發展,更好地適應現代化戰爭和社會公共安全的需要。各級人防部門普遍配備電臺,在民用通信癱瘓時,要積極發揮作用。人防部門可與當地的無線電主管部門及無線電協會聯系,利用無線電臺設備、業余無線電臺設備共同組建無線電臺人防應急通信網。平時可用于搶險救火,戰時用于人民防空通信。人防通信部門還應加強與公安、交警、鐵路等建有集群移動通信系統,擁有對講機、車載電臺等無線通信設備的設臺單位聯系,把他們納入人防通信網的組成序列,使他們的通信網成為人防應急通信網的一個組成部分。同時加強各種通信知識培訓、業務訓練,加強聯動,使這些資源平時服務于各自單位,共同為抗災減災服務,戰時則為人防通信服務。
三、加大對人防專業人才的培養,提高應急救援水平
要著手解決人防專業隊伍人員編制問題,加大專業技術人員的比例和人員數量。集中培訓技能型人防干部,著力提高幾種能力,即:完善人防組織指揮體系建沒,提高應急指揮能力;加強人防信息保障體系建設,提高信息支撐能力;建設和完善防護工程體系,提高綜合防護能力;落實平戰結合方針,提高服務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能力;充實和完善人民防空專業隊伍,提高綜合救援能力;加大人防法制建設和宣傳教育力度,提高依法行政和宣傳動員能力;加強人防國有資產管理,提高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能力;不斷探索人防發展新途徑,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強人防機關“準軍事化”建設,提高人防隊伍的綜合適應能力。通過九種能力的提高,使人防干部職工真正熟悉掌握指揮通信、搶險救災、供應水電風暖等設備控制技術與工程戰時預警技術,能夠處置工程專業技術問題及各項業務,一旦戰爭及災害發生,能拉得出、用得上。平時更應加強對各人防專業隊的組訓、溝通和協調,確保出現緊急情況叫能及時組織趕赴現場搶險救援,把各種災害損失減少到小程度。